一、资源评估与科学规划
1.精准定位温泉价值
对温泉水质、储量、温度等进行地质勘探,明确其医疗、康养或休闲属性。例如,洱源县牛街乡依托富含矿物质的温泉水,定位为高端康养目的地,吸引养生游客群。
结合区域旅游市场分析,差异化定位发展方向。如隆化县七家镇以 “温泉 + 医养” 为核心,打造高端旗舰型度假区,避免同质化竞争。
2.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划分温泉核心区(泡池、理疗中心)、配套服务区(民宿、餐饮)、生态休闲区(田园、山林)等,形成 “温泉 +” 产业闭环。例如,大田镇马龙村将温泉与水上乐园、坦克营地结合,构建综合度假区。
二、产业融合与全链发展
1.”温泉 + 农旅文” 深度融合
农业联动:利用温泉热能发展温室种植、温泉养殖(如稻花鱼),并通过节庆活动(如玛御谷稻花鱼节)促进农产品销售。
文化赋能:挖掘当地民俗、历史传说,打造文化 IP。如一街乡黑泥温泉结合彝族 “二月初八” 传统节庆,增强体验吸引力。
康养升级:开发温泉理疗、中医养生等产品,延伸产业链。隆化县热河谷度假区通过 “温泉 + 养老” 模式,提升客群粘性。
2.多元业态协同
建设温泉民宿集群(如三坑镇国际温泉小镇)、生态餐厅、研学基地等,满足游客 “吃住行游购娱” 全需求。绥阳县温泉镇通过民宿集群带动餐饮、采摘等配套产业,年旅游收入超 6000 万元。
三、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绿色开发原则
采用生态循环技术处理温泉废水,避免污染。牛街乡坚持 “生态优先”,通过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保护水源。
保留村落原始风貌,如一街乡洗澡塘村修复老式建筑,打造古朴温泉村。
四、社区参与与利益共享
1.村民增收机制
提供就业岗位(如马龙村吸纳 35 人就业),鼓励村民经营农家乐、民宿(如绥阳县公平村村民通过 “党建 + 民宿” 模式年均增收 20 万元)。
村集体以土地入股企业,共享旅游收益。例如,马龙村以 172 亩集体用地出租引入企业,实现资源变资产。
2.基础设施共建
完善交通网络(如一街乡硬化 6.35 公里道路)、公共服务(路灯、停车场),提升游客体验。
五、品牌营销与节庆 IP
1. 打造特色节庆
举办温泉文化节、稻花鱼节等活动,强化品牌认知。玛御谷通过七届稻花鱼节吸引全国游客,形成 “腾冲样板”。
线上线下联动推广
利用 OTA 平台(携程、去哪儿)和社交媒体宣传,与旅行社合作推出套餐产品。
六、政策支持与管理创新
1. 政企协同
政府主导规划,企业投资运营。如玛御谷由康旅集团投资 40 亿元开发,整合教育、医疗等资源。
2. 行业规范与培训
成立民宿管理公司(如绥阳县温泉镇),统一服务标准,培训村民提升服务水平。
温泉小镇规划需以 “生态为基底、文化为灵魂、产业为支撑、民生为根本”,通过 “温泉 +” 模式激活乡村资源,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多赢。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智慧化服务(如线上预约、VR 体验)与低碳技术应用,推动乡村振兴向更高质量发展。
重庆箱根温泉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023-63106319
186-9672-6706
扫一扫
官微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