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旅游小镇规划设计中空间布局密码的深度解读:
规划原则
整体优化原则:要从旅游小镇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自然、人文、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使各个空间区域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升小镇的整体品质和吸引力。比如将自然景观区、文化体验区、休闲娱乐区等合理布局,让游客在小镇中能获得丰富而连贯的旅游体验。
适度超前原则:充分考虑到未来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游客需求的变化,在空间布局上预留一定的弹性和发展空间,以便后续能够进行升级和改造。如规划足够的停车场面积,以应对未来可能增加的自驾游游客数量;预留一些空地用于未来新兴旅游项目的开发。
整合互动原则:注重旅游小镇与周边区域的空间整合与互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方面,加强与周边城市、景区的交通联系和功能衔接;另一方面,促进小镇内部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互动,如让住宿区与餐饮区、商业区相邻,方便游客的出行和消费。
持续发展原则:空间布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旅游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划定生态保护区,限制过度开发;合理规划旅游线路,避免游客对生态脆弱区域的过度干扰等。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地形地貌:山地型旅游小镇可依地势打造错落有致的建筑和景观,如在山谷中设置休闲步道,在山顶建设观景台;滨水型小镇则应充分利用水域资源,布置亲水平台、游船码头等。
气候条件:在炎热地区,要注重建筑的遮阳和通风设计,多设置户外遮阳设施和水体景观来调节小气候;在寒冷地区,可打造室内温泉、冰雪娱乐等空间。
人文因素
历史文化:若小镇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应将历史建筑、古迹等作为空间布局的核心要素,围绕其设置文化展示区、民俗体验区等,如平遥古城以明清古建筑为核心,打造了众多与之相关的文化旅游空间。
民俗风情:根据当地的民俗活动和传统手工艺,规划相应的表演场地、手工艺品作坊和销售区等,像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小镇,会设置专门的民族歌舞表演广场和民族手工艺品街区。
经济因素
产业基础:以农业为基础的旅游小镇,可规划农业观光园、农产品采摘区、农产品加工体验区等;工业旅游小镇则可设置工业生产展示区、工业体验区等。
市场需求:如果目标市场以亲子家庭为主,就需要增加儿童游乐区、亲子主题酒店等空间;以老年游客为主,则要注重休闲养生区和医疗保健设施的布局。
常见布局模式
核心辐射式:确定一个核心吸引物,如标志性的景点、广场等,然后围绕这个核心布局其他功能区,如住宿、餐饮、购物等。如乌镇以西栅、东栅的水乡景观为核心,周边分布着大量的民宿、餐厅和特色店铺。
带状串联式:通常沿着河流、道路等线性空间进行布局,将各个景点、功能区像串珠子一样串联起来,形成一条连续的旅游线路。如桂林阳朔的遇龙河景区,沿着遇龙河两岸分布着众多的田园风光景点、休闲步道和农家乐。
组团式:根据不同的功能或主题,将旅游小镇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组团,每个组团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色,如有的组团是文化体验区,有的是休闲度假区,有的是商业服务区等,各组团之间通过交通道路和景观轴线相互连接。
案例分析 —— 西藏鲁朗国际旅游小镇
充分考虑受众人群:针对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包括自驾游和跟团游等不同类型)进行标识系统建设,做到人性化与个性化统一。
注重与环境融合:以藏族文化元素为源泉,在标识选材上优先使用当地石材、木材等自然材料,设计上尽可能与周围的景观、建筑及室内环境融为一体。
保障交通顺畅:围绕小镇六大区域道路空间的复杂性,规划上以 “顺畅、清晰、快捷、高效、点位、准确” 为思路,方便游客识别判断位置,增加旅游的乐趣和顺畅性。
重庆箱根温泉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023-63106319
186-9672-6706
扫一扫
官微更有料